空降赤眼蜂 大战玉米螟
全省各地 │ 2022-08-08 08:31来源: 辽宁日报 作者: 孔爱群 编辑: 盛楠正值伏天,骄阳似火。一架无人机在铁岭调兵山市晓明镇晓明村起飞,盘旋于千亩玉米地上空,投下两颗“弹丸”。
玉米地旁,正进行调兵山市植物保护科技特派团技术推广现场会。空降的“弹丸”,乒乓球大小,每颗装着5000个生物防治领域的“尖兵”——赤眼蜂卵。赤眼蜂专治玉米头号敌人玉米螟。
玉米螟是造成玉米籽粒破损的元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而赤眼蜂通过借壳产子,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从而消灭玉米螟的幼虫。
“生物防治病虫害不仅效果好,还能替代化学制剂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特派团团长刘培斌告诉记者。但一直以来,由于技术落后,要靠人工在玉米叶片上别蜂卡,费时费力不说,还因为蜂卡暴露在外,蜂卵极易遭受损失,导致赤眼蜂没等孵出就“损兵折将”。所以,实践中效果不够理想。多年来,农民还是习惯用化学药剂杀虫。
近两年,无人机生物防治技术逐渐成熟,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填补国内该项技术空白的沈阳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晓明村吉利农机合作社的几千亩玉米地作为示范田,进行技术推广。无人机以13米为半径,一亩地投放两颗“弹丸”,5天后再投放一遍,就完成防控。一台无人机一天就可以轻松投放2000亩地,而人工一人一天只能防控100亩。
眼下,玉米在开花、抽丝,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期。“无人机防控一亩地就几块钱。”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合作社负责人刘柏顺兴奋地说,“明年我的5000亩地都用这招儿。”
校对:李莹
责编: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