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公司_【沈阳·向新而行】皇姑区:聚焦目标

【沈阳·向新而行】皇姑区:聚焦目标定位不动摇 勇开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

时政要闻 2022-11-01 16:18来源: 沈阳发布 作者: 编辑: 盛楠

  皇姑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着眼于辽宁、沈阳振兴大局谋划思路、推进发展,锚定“打造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不动摇,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构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

  皇姑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着眼于辽宁、沈阳振兴大局谋划思路、推进发展,锚定“打造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不动摇,奋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构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个个新目标、新任务,召唤着新突破、新作为。

  立足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的中心任务,皇姑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绿色环保、新能源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主攻数字经济,全力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新动能。

  奋力谋求振兴突破点,皇姑区提出,围绕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区转型、干部转型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加速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发展新局面。

  产业转型

  抢跑数字经济

  积蓄势能“弯道超越”

  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皇姑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在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空间拓展、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打造具有更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四年深耕,皇姑区数字经济从无到有、从筑底向冲刺,跨入发展“快车道”。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新基建、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抓手,成为皇姑区实现“弯道超越”最重要、最活跃的新动能,不断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科创高地

  打造沈阳“创新地标”

  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皇姑区加快布局和建设科创高地,育企业、建平台、做生态,带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有效集聚、高效赋能,助力皇姑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皇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30家,各级各类双创载体近7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50%以上;省级瞪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0%,成为沈阳最具创新活力和创业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去年,皇姑区跻身2021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总榜单,发展势头强劲。

  实施科技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准上市企业—大企业平台化”五级梯度培育模式和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截至10月份,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达到664家,已超额完成全年市级指标任务。

  狠抓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当下行走皇姑,随处可见双创载体支撑的“创新矩阵”。金蝶数字经济和信创产业创新中心已经实现开园运营,入驻率达到85%;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大厦提前引进天融信、统信、太极等一批数字产业头部企业;沈阳皇姑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基地已正式运营;一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网易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提前引进企业16家……一个个创新平台开始“筑巢引凤”“精准孵化”。皇姑区还建立了“楼宇联盟”,盘活闲置楼宇面积8.5万平方米,楼宇入驻率达到86%,推动集约型楼宇经济快速发展。

  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皇姑区启动“三地五园”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平台,与创新活跃地区实现资源双向链接。通过飞地经济激活区域协作,加大与京津冀、东北亚等重点区域创新合作力度,加快与国际国内数字经济协同联动,形成东北及东北亚开放协作的高地,为皇姑及沈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加速区域“数字蝶变”。今年10月,联结京沈、架设区域经济协作桥梁的东北亚数字经济产业协作创新中心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启动。同时,加速推进北京、海南、深圳等地飞地创新中心建设,抢占数字经济高地。

  重磅加码“政策礼包”。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聚焦各类主体实际需求,皇姑区今年发布《皇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导目录(2.0版)》、出台《皇姑区“皇钻十六条”》等系列产业扶持和配套保障政策,形成以政策鼓励、人才保障、教育配套等为核心的政策组合,引导支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在2021年兑现各类政策资金超1.1亿元、惠及121家企业的基础上,皇姑区今年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金融服务、人才保障五个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为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送上总计超3亿元的“政策大礼包”。

  坚持项目为王

  为高质量发展做支撑

  “一手撑伞,一手干活”,将疫情防控措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加以统筹推进,皇姑区坚决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落在实处。

  上半年,皇姑区主导产业发展逆势上扬,区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比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月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

  “谋立推建”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今年1-8月,皇姑区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99个,再创新高,其中已落地48个,主导产业占比75%,签约投资额达到270亿元。其中,“中能建新能源项目”更助力皇姑区实现了100亿以上重大项目零的突破。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方面,表现尤为亮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户数、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持续攀升。

  皇姑区将牢牢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聚焦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统筹构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把握主导产业方向,在引进龙头型、总部型、平台型项目上下功夫,接引具有代表性、标杆性的项目,让更多数字经济集群示范在皇姑展现。

  城市转型

  向“美”而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座城市,是一个空间,更是一种生活。城市更新,承载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皇姑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规划引领科学排布,下“绣花功夫”提升品质,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成为百姓共同的美好家园。

  突出规划引领,加速推进首府科创核心区、北行商贸核心区建设,坚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低效用地、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更新改造,促进片区整体规划,单元模块开发,提高产业空间效率。

  打造三大板块。以片区开发和单元更新模式,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和老城楼宇开放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推动首府科创产业片区、北行商业区、三台子历史文化区等三大核心发展板块,以科技创新、生产服务、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为功能定位,共策划项目达到62个,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增长点、新兴产业的聚焦点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强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服务品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开展“皇姑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专项整治行动”,对标一流,打造边石无尘、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的优质环境。力争到2024年,完成道路提升工程33项,改造小街巷路26条,交通路网体系基本完善;新建300个口袋公园,满足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需求。着力改善民生。依托5大工程,打造高水平的幸福城区。

  社区转型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打造百姓幸福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到牡丹社区考察时的要求和嘱托,皇姑区抓住社区这个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持续提升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激发基层和社区活力;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持续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围绕社区居民服务,有效分配公共资源,打造社区多元功能空间,带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一拆五改三增加”,以确保安全为前提,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

  干部转型

  锻造高质量干部队伍

  服务高质量发展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新征程有新任务,干部队伍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才能充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动力、活力。

  皇姑区持续优化政治生态,把政治生态作为振兴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来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政治生态的持续进化、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切实选用勤勉尽责、敢于担当、埋头苦干的干部。通过招聘年轻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干部力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提升干部专业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打牢基础。

  今年9月,为满足全区产业布局和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需求,实现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和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目标,皇姑区创新“人才引进”思路,面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开招聘100名高层次博士毕业人才,为皇姑区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博士招录15人,新招录博士人才已全部上岗,有序开展工作。这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皇姑区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问题,有效解决地区发展“卡脖子”难题,也为今后建立常态化招聘高层次人才机制奠定了基础。

  总策划:程谟刚 兰宝刚

  总执行:罗宪杰

  策划执行:伏桂明 黄志勇

  版式统筹:王若若

  视觉设计:陈冬瑜

  沈报全媒体记者:叶青

  通讯员:孟宪琨

  摄影:张文魁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