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平台_【沈阳两会|大路上】大东区:奋力书

【沈阳两会|大路上】大东区:奋力书写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东篇章”

时政要闻 2023-01-07 14:04来源: 沈阳发布 作者: 编辑: 闫尚

  - ※ - ※ - ※ - ※ -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

  大东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要求和市委提出的“12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工作任务,锚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先进制造为引领加速构建“车、玩、科、X”多元产业体系,以营商环境为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区品质,以拓展“民生十条”品牌为依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将大东区打造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 ※ - ※ - ※ - ※ - ※ -

  2022年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过去一年,大东区紧紧围绕“打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立足市委赋予大东区的“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发展定位,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奋力书写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东篇章”。

  以实干作答,高质量发展能级蓄势攀升。用实绩交卷,科技创新引领振兴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靠奋斗出彩,城市面貌和城区品质日新月异。以民生为本,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大东人期待的美好“愿景”正一项项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

  >>>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

  东部核心增长区作用凸显

  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做大经济体量、做强产业支撑、做优发展空间,沈阳振兴发展的东部核心增长区作用显著增强。

  优势产业更“强”。出台《大东区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位列省级开发区考核第一,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排名从49名跃升至36名,并再次入选全国百强主城区,“双百强”城区名片成色闪亮。宝马X5、别克昂扬、雪佛兰星迈罗等新车型相继上市,整车产量超46万辆、产值达1730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发放全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智慧公交项目荣获IDC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

  文商旅发展更“亮”。英雄故事体验馆完成建设,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成为文化新地标,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蝶变新生。新增和改造生命奥秘博物馆等10个“百馆之城”项目。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增至8个。大悦城E馆等10个商业项目入选省“乐购辽宁”工程项目,京东MALL、EX机器人等7个项目投入运营,28家品牌首店集聚大东,东中街-龙之梦商圈吸引力不断提升。“乐享大东”品牌作用彰显,发放6000万元消费券。获批筹建老龙口白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数字经济更“活”。新建1100余个5G基站,引进中科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等6个数字经济载体,落地延锋汽车座椅等20个数字经济项目,打造7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华为云”平台数字化赋能基地成为国家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敏能电池盒、福耀天窗智能化生产等3个智能工厂、16个数字化车间加快建设,智能制造覆盖企业达42家。马卡智工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 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

  发展潜力进一步彰显

  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引领振兴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土壤更“厚”。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大科技创新组团,加快推动长之琳航空零部件等46个科技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航空航天产业链重大专项等政策支持1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8家,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专精特新”产品27个,中之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沈大内窥镜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46.9%。

  创新平台更“好”。华途智能网联产业技术研究院、量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拜澳国际生命产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建成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30家,香江独角兽牧场获省级众创空间。落实“兴沈英才计划”,3名企业家获得沈阳市创新型企业家荣誉称号,7人获评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20人申报“高精尖”优才,7个人才项目获得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支持。成功举办沈阳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13万平方米2292套人才公寓加快建设。

  >>> 604个主题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营商环境更“优”。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均实现10个工作日办结,“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6%,604个主题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评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率先实现企民诉求二合一,高效办理企业、市民诉求5万余件。推出“政采贷”“园区集合贷”,组织政银保企四方对接,成功融资30.36亿元。

  推进改革力度更“大”。完成全省街道调整优化试点任务,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基层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在全市率先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形成“三集团一中心”架构。辽宁新隆嘉、沈阳三块六餐饮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挂牌。组建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20亿元母基金。

  对外开放范围更“广”。成功开行“沈阳东-大连港全程单国际海铁联运(宝马)专列”,成为省内首个实现“一单到底”国际海铁联运的内陆城区。开辟中欧班列集装箱货物运输绿色通道,开行中欧班列600列,位居东北首位、全国第六。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合作交流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获评首批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高标准完成121个老旧小区改造

  城区品质华丽跃升

  坚持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大力实施“五工程一管理”,城区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品位、更有颜值。

  城市功能更“全”。完成59.2公里老旧管网改造。高标准完成121个老旧小区、43条背街小巷改造,万寿小区成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精品项目。新建古城北等11条配套道路,榆林大街以西“四横六纵”路网基本成型,新增1.3万个停车泊位。

  城市环境更“美”。在全市率先开展环卫提质提标作业,创建12条精细化管理优秀路段、120条良好路段。新建126座口袋公园,时代公园成为全省口袋公园现场观摩点位,百年万泉公园焕新开放。新增绿地37.5公顷、植树10.9万株,“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公园城市面貌逐步呈现。

  城市生态更“佳”。凌云瓦达沙夫等8家企业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良天数始终位居全市前列,6条河流水质全面达标,完成16家重点监管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

  >>> “民生十条”兜好底

  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实施“五大民生工程”,民生事业走在全市前列。

  “民生工程”保障更“稳”。落实援企稳岗资金3695.9万元,稳住岗位10.1万个,扶持创业带头人330人,城镇新增就业11292人,荣获辽宁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幼儿园公办率达到54%,26中学获评省特色普通高中,全市首批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任务。智慧教育建设模式成为全省标杆,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新建大东医院发热门诊投入使用,智慧健康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14个行政村实现诊疗服务全覆盖。

  社会保障标准更“高”。打造“民生十条”品牌,发放帮扶救助资金7018万元,惠及2.1万人次,低保工作获得民政部表彰。在全市率先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40张,打造样板间50个。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增至30个。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增至70%,北苑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治理能力更“强”。做实做细1360个社区网格,社区人员和资源“装户图”准确率、覆盖率全市领先,打造33个“两邻”特色社区,社区(村)“四零”工作室实现全覆盖。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双控机制建设成为全市标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3年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大东区上下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在推动新时代大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

  >>> 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

  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挥先进制造引领作用,加速构建“车、玩、科、X”多元产业体系。

  “车”即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依托汽车整车头部企业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加大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布局氢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产业。全域推进车路协同智慧路网建设,建设东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持续举办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将其打造成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科技展示、交流合作、产业项目落地的金字招牌。

  “玩”即具有娱乐特质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东中街、龙之梦核心商圈,打造以“青春、潮流、体验”为标签的国际化消费商圈,全力建设青年友好型示范街区。继续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群、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更多年轻化、沉浸式网红打卡地。打造“乐享大东”消费品牌,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对外贸易、商贸服务等产业提质升级。

  “科”即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生物医疗、绿色低碳、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着眼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四大科技创新组团联动互补、协同发展,抓好宝马配套产业园(B园)、联东U谷大东国际研创园、拜澳国际生命产业综合体建设,不断用人才优势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X”即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聚,以黎明航发、辽沈工业集团、航天新光等头部企业为引领,规划新的战略发展空间、产业园区,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布局仿生服务机器人产业,建设仿生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仿生服务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 打造体制机制“升级包”

  不断积累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改革创新是时代前行最显著的特征。以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加大高水平制度创新力度,持续扩大开放,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落实好“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做实“首席数据官”制度,打造“证照联办”“一网(窗)办结”新模式,助力沈阳营商环境整体建设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充分发挥“惠帮企@链上沈阳”“项目管家”及商协会服务优势,“零距离”服务市场主体。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深化实化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让企业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改革力度,在打造百亿级平台公司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形成汽车产业、氢燃料电池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发挥开发区吸引外资主战场作用,把开发区打造成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开展好海峡两岸合作示范区争创工作,加强京沈对口合作,积极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供增量支撑。

  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聚焦项目“谋、立、推、建”,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民生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

  >>> 打出城市建设“组合拳”

  加快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大力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全面提升城区品质。

  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三大核心发展板块建设,一体推进6个重点更新片区建设。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全面完成31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15分钟生活圈”。适当增设一批过街天桥、地下隧道、停车场等设施,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场景。深化城乡接合部、三四环及铁路沿线、城市出口路环境整治,强化主次干道立面、停车秩序等整治,实施重要街路亮化工程。

  坚持文化铸魂。全面梳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脉络,完成沈阳民族工业博物馆建设,开放英雄故事体验馆,重点打造英雄路、英雄社区、英雄之路研学路线。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实践广场,助力沈阳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书房、标准小剧场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新生态。

  推动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蓝天、碧水、无废行动,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工业碳达峰先导区试点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化近零碳园区,培育更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持续开展综合公园提升改造工作,高标准设计打造主要道路、水系绿化景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生态福祉。

  >>> 跑出民生保障“加速度”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提高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推动共同富裕“民生十条”品牌化,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救助供养标准,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不断完善丰富“民生十条”拓展项,形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舒心就业”,积极开发人才大脑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招聘服务对接平台,保障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在社区层面,把大东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延伸到社区,继续增设临时性社区工作者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幼儿园公办率,依托本地高校资源推进全域集团化办学,开展高中“四校一社”建设和特色高中创建,持续推进数智赋能教育,全方位打造幸福校园。推进幸福教育课堂进社区,以典型引领逐步实现全覆盖。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聚焦“健康沈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疾控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常态化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打造人工智能 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示范区。在社区层面,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做实“一老一幼”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全面优化养老服务。新建、扩建养老服务机构,高标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围绕“十助”服务不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社区老年食堂或助餐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总策划:程谟刚 兰宝刚

  总执行:罗宪杰

  策划执行:伏桂明 黄志勇

  沈报全媒体记者:傅淞岩

  特约通讯员:赵银晶

  摄影:张文魁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