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沈阳·我的沈阳】那个走遍沈阳的梦想
社会新闻 │ 2023-02-07 15:58来源: 沈阳发布 作者: 编辑: 姚晟琦数不清的标签定义着沈阳这座城市,历史的,人文的,豪爽的,时尚的,诗意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沈阳。会心处不必在远,把目光留给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看一看它的衍变,以及它对你人生的影响。
沈阳发布客户端《家在沈阳·我的沈阳》,告诉您不一样的沈阳。
走遍沈阳
□女 真
我年轻时,畅想过要多走世界,至少要走遍中国。今天反省,发现自己虽然去了几个中国以外的国家,走了中国的许多省份,但距离年轻时的想法差距还相当大。而现在我开始改变想法——
在财力和时间可能的情况下,多去看一看纷繁的世界和辽阔中国固然很美好,但如果能把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城市踏踏实实用脚步丈量、多多用心思考,其实也很美妙。
如果再能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就更是美事一桩。
我和这座城市最初的缘分应该始于外祖父那一代。沈家原本生活在辽北开原古城堡,家里有房、有地,在当地算小康之家。到我外祖父这一辈,兄弟二人来到沈阳生活。1942年秋天,我母亲在伪满洲国时期的奉天出生,她对沈阳这座城市最深刻的童年印象,一是曾与日本人毗邻居住,外祖母与邻居的日本女人可以用日语简单会话;二是军队围城时,街上的米铺被饥饿的市民抢劫一空,外祖父不敢跟风去抢粮食,捡了街头什么人仓皇中落下的一大块豆饼回家。我母亲说,印象中豆饼奇腥、难以下咽,但那块豆饼似乎也让一家人少挨了几天饿。
我母亲后来定居钢城鞍山,她在沈阳出生和度过童年的事实却对我在选择自己定居的城市时,有了一种宿命般的指引。
- ※ - ※ - ※ - ※ - ※ -
1985年夏天,我大学毕业时选择到这里定居,我熟悉这座城市的地方是张学良旧居——大南门里,少帅府巷,中国作家协会辽宁省分会,《鸭绿江》杂志社。杂志社每天有大量的邮件往来,我习惯了收到写有大南门里少帅府巷地址的投稿邮件,白天在大青楼二楼看稿件,晚上住在三楼窗户朝东的房间,休闲时光去逛故居北面不远的中街,去光陆影院看电影,附近的洗浴处是连奉堂、会兰亭。
那时候我年少无知,没意识到自己每天穿行在沈阳城的历史光影里——
●我工作、居住的那一带,张学良走过,于凤至走过,赵一荻走过……
●专为赵四小姐修建的二层小楼就在旧居东墙外,一条小马路之隔
●大青楼南面的老房子是当年的小青楼,张家众多家眷的居住之地
●出了旧居向北偏西,步行只需几分钟,经过东三省总督府旧址,就是有十王亭的故宫。
从张学良旧居出发,我经过、看见的那些老街道和旧房子,也许目睹过满族人从辽阳迁到沈阳的盛景,聆听过一个王朝启程出发、准备入主中原的马蹄声声,见证过张学良主持下的东北“易帜”壮举。但当年无数次用脚步丈量大南门里、少帅府巷、正阳街、沈阳路、中街、怀远门、大东菜行、小南天主教堂、东关基督教会那一带的街路时,我想不到这么远、这么多,我只是一个刚刚在那一带落脚工作的外乡人,我的生活好像刚刚开始,未来还遥不可知。
我在历史的光影中倏然度过了8年光阴,当时不知身是客,我终将越来越远离那里……
作为外乡人,我一头扎进了沈阳城的历史重围,我在这座城市有了一个厚重的开端,我的生活轨迹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竟然有某种暗中契合,我观察这座城市的视角总是不自觉地要从位于老沈阳城里的故宫、中街、张学良旧居出发,那一段清初、民国岁月,仿佛成了我现实生活、思想活动的一种恒定坐标。
我的住所几次搬迁,每一次总是要先想一下新的居所附近有没有跟从前显赫一时的那个张家有关联的地方,这种习惯,想来也算有趣:我的祖先和我,虽然有一部分满族血统,但与爱新觉罗家族显然没有瓜葛,与那个风云一时的张家虽然姓氏相同,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仅仅因为自己在这座城市的第一个落脚点是那个罗马风格的张家大楼,从此便对那一带有了一种特殊的印象和情感,只能说,我是一个恋旧、重情同时也愿意胡思乱想的人。
从第一个落脚点,到后来单位分给我公房的三好街,到买了商品房的北陵公园附近,一直到我现在因为喜欢种菜、种花而常住的蒲河北岸,每一个地方都有鲜明的特点。三好街的繁华与喧闹,北陵一带的空阔与静穆,蒲河两岸的野趣和安详,见证了我人生岁月的流逝。我笔下的文字里有越来越多的沈阳风土人情,毫无疑问我已经开始自觉地书写这里。但当我发愿想到要“走遍沈阳”时,我才发现自己距离“走遍”不但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其实还远远不够。
沈阳是庞大、丰富的——
我去过所有的区县,但很多小街、小巷并没有走过。有些地方虽然走过了,也并没有完全知晓其中深厚的底蕴。
沈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刚落脚时铁西工厂林立,但今天我看到的铁西无疑已经不是我从前看到的模样,新铁西不但区域面积扩大了很多,那些多数始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工厂经过多年重组改造,早已经不是我刚来到时烟囱林立的旧貌。
●包括我住过十几年的三好小区,与沈阳音乐学院一墙之隔的老院子,我刚搬到那里时,现在的省、市电视台楼址处还是一片可以放风筝的菜地。
●三好小区院子里当年住了很多省直机关“走五七”从外地回来的“老人儿”,现在小区已经拆迁,原址上盖了高耸的商业大楼,“老人儿”多数已经作古,少数长寿健在的我不知道他们分散住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们的离去,不仅是一代人的谢幕、个体生命的消失,也是时间之河滚滚向前、不可逆转的再一次证明。
所以,走遍沈阳的愿景,在我也可能真是一个永远无法真正实现的想法——我脚下的城市每一天都在变化,老房子逐渐消失,老街道在被改造,成片的高楼大厦不断崛起;因为读了一些历史书,因为走过的路越来越多,我对这里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而随着这座城市曾经被遮蔽的一些历史面纱正在慢慢掀开,毫无疑问,我在这里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甚至会不断纠正自己以前不够全面正确的某些认知。
但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个居民、过客
作为一个写作者
我愿意仰望头顶的天空
凝视脚下的街路
深深地呼吸这里的空气
聆听这片土地上每一种细微的声音
我来过,见过
我还要想一想,说一说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