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书院费用多少?_把产业“种”进村民心里

  王科伟(左)和村民一起收红薯。 本报见习记者 刘璐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赵婷婷 刘璐

  人物简介

  王科伟,华润(集团)辽宁区域控股企业工委高级采购经理,兴城市白塔满族乡朗月村驻村“第一书记”。

  现场

  10月的秋风漫过山野,凉意阵阵,但在朗月村的红薯地上,村民们却忙得热火朝天。

  “王书记,你来啦!”看到王科伟,村民马兴阳停下手头的活计,热情地招呼着。

  “你看,今年的红薯个个硕大饱满,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老马,今年的‘产量冠军’非你莫属了!”

  看到王书记,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过来,谈论着今年的红薯长势。一番交流过后,村民们又各自忙碌起来。一辆辆载满红薯的货车,带着村民的喜悦,发往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2018年5月,我初到朗月村。这是个人均不足1亩地的偏远山村,乡亲们大多以种玉米为生。但这里十年九旱,玉米产量不高,收益不好。

  靠种玉米难以解决朗月村的窘境,要走富路就得闯新路。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到,村里曾经发展过红薯产业,但因销路不畅而逐渐放弃。这令我激动不已,我所在的华润集团旗下超市恰好有大量的红薯采购需求,二者一对接,难题自然解。

  落实了销路,再研究品种。村民之前种植的本地红薯不易储存、不耐运输,想进驻超市,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2019年4月,我和村党支部书记赴山东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敲定了最适合朗月村自然环境的“烟薯25”,并于同年在村里试种。

  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功课,但我内心依然担忧,种地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他们这样信任我,若是收成不如预期该怎么办?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种当年,红薯亩产达2500公斤,每亩收益1500元。

  我还多次带队考察绥中县宽邦镇的旱黄瓜产业基地,经反复讨论,决定通过发展旱黄瓜大棚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产业多样性。我多次申请协调,引来资金282万元。2019年,项目正式投产,当年便实现集体增收7.84万元,还带动百余名贫困人口务工增收。

  驻村之前,我认为找对产业、筹好资金是致富的关键。现在,我觉得让百姓信服、激发百姓的内生动力更为重要。我不仅要搞产业,还要把产业扎扎实实地“种”进村民心里,让全村的人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去。

  今后,我将在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让更多优势产业在村里“开花结果”,进一步改善村里的教育、医疗环境,让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