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登录网址_于洪区: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

于洪区: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模范样本”

重要动态 2023-01-07 14:01来源: 沈阳发布 作者: 编辑: 闫尚

  - ※ - ※ - ※ - ※ - ※ -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于洪区将在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的同时,聚焦聚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奋力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努力在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中当先锋、做表率,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 - ※ - ※ - ※ - ※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去的一年,是于洪区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最多、承压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战疫情、坚定不移谋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的一年。

  一年来,于洪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抓好“三件大事”,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携手同心。2023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于洪人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自信的胸襟气度,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扬帆远航,为加快建设“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精心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于洪图景而努力奋斗……

  回顾2022

  >>>

  稳增长保主体

  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平,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

  市场主体保持稳步增长。坚持助企纾困不松劲,想方设法保住市场主体,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00余个,减免税费租金23.24亿元,兑现政策资金2.3亿元,助企融资贷款5.8亿元,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1.3万户,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储备“老原新”项目52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聚星机床等30户“老字号”骨干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旺旺、金海韵2户“原字号”企业成为省级绿色工厂,“新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2%。

  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筑牢。格力云仓建设完成,奉天嘉华超市阳光100店、永辉超市国瑞店、全季酒店、希尔顿惠庭酒店盛装开业,雷克萨斯、极氪等汽车展销中心正式运营,恒盛商业广场、宸宁时光城、世代二手车城等闲置商业项目成功盘活,源源电商直播基地成为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

  重项目强创新

  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进展积极。沈阳国际陆港建设全面启动,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一期工程按期竣工,于洪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克服疫情影响开展招商,苏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引领性强、支撑度高的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产业项目引进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4.4%、67.4%,均创2018年以来新高。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建立“领导包保 专班推进 管家服务”三位一体的项目工作机制,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0个,友谊新材料等12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全年争取专项债等各类资金13.3亿元,基础设施固投同比增长122%。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3户、高新技术企业60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户,新增“专精特新”产品46项、省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3项,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搭建完成,精锐数控的“航空结构件数字化智能加工车间管控系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土移植”引进刘伟军团队。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施工许可办理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12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775套商品房做到“交房即交证”,在全市率先实现“个转企”补贴“政策直达”落地应用,在全市设立首个中小企业涉税服务站,“惠企政策咨询窗口”案例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

  >>>

  优空间美环境

  发展品质进一步提升

  城市空间更加优化。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3个城市发展核心片区“1 3”规划编制完成。

  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新续建道路21公里,新增路内停车泊位1800个,29个老旧小区改造、27项配电建设、10项管线排迁工程全部完工,5G基站达到2239个。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创建优秀路段、良好路段64个,4条试点街路达到“席地而坐”标准,新增厨余垃圾处置站2座、垃圾“四分类”小区186个、“撤桶并点”精品示范小区24个。

  生态保护更加有力。520吨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8家涉VOCs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永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竣工通水,工地噪声和扬尘污染控制率始终位居全市前三;完成蒲河生态廊道慢行系统提升工程,新建口袋公园104个,补植森林177亩,增绿83万平方米。

  >>>

  抓三农促振兴

  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农业产业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发放惠农助农资金5181万元,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4.5万亩,提供MAP社会化服务面积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番茄产业园规划编制完成,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8家,新增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3家;农业电商孵化基地正式运营,蛹虫草成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前辛台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新改扩建农村公路和村内道路92公里,新铺设燃气、污水管线121公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6座,形成基于乡村CIM数字孪生模型的“三网”运维管护模式,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和农房节能改造6628户,打造美丽庭院441个、美丽庭院示范街10条。

  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在东北率先应用“实景三维模型”技术完成全域81个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及建库工作,在全省完成首例使用权流转网上交易,在全市率先换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率先开展农房翻建审批颁证。新增流转土地5554亩,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8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发展到54个。

  >>>

  惠民生增福祉

  发展成果进一步共享

  民生保障日臻完善。树立“舒心就业580”品牌,线下服务站实现社区全覆盖,累计发放援企稳岗等各类补贴5000余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吸引来沈留沈大中专毕业生1.26万人。

  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03套(间),新增廉租房、公租房274户。沙岭中心敬老院完成改造,省级试点中海和悦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十里河等4个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试点取得成功。

  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668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建筑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制度。80个社区完成亲民化改造,“两邻”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前辛台村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成功引进南京一校永安分校、126中学永安分校等一批优质合作学校,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5853个,引进教育人才391人,整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138家,获评全省首批老年教育示范区。12家公立医疗机构与38家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家庭医生签约人数突破30万人,顺利通过国家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省级健康县区试点考核验收;东北首个智慧体育公园建成开园,永安桥历史文化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启点89号等2家单位成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沈阳医学院中医文化馆等3家单位成为市级科普基地。

  展望2023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于洪区将在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的同时,聚焦聚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奋力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努力在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中当先锋、做表率,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

  推动创新发展

  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企业保持20%以上增长;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动态培育库,推动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65户。实施创新项目,支持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产品实现中心、增材制造研究所,组建激光产学研联盟;加快铸研科技铝合金熔模铸造数字化生产线、华维智能激光研发打样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精锐数控、双华焊接等企业参与省市“卡脖子”技术攻坚、申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建强创新生态,扩大“弘英汇”创新服务平台品牌效应;拓展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应用范围,加速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引导企业“上云用云”;打造“5G 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项目10个以上。集聚创新人才,用好“兴沈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完善科技管家制度,主动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引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加快126中学蒲河湾分校、智能制造产业园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阳光100凤凰街青年友好街区。

  推动工业升级。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做强“老字号”,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及功能部件等产业,推动联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旺达数控机床及机器人配件等项目加快建设;做精“原字号”,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推动北方厚祥轻量化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促进骨干企业产值企稳回升;做大“新字号”,布局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永安机床小镇、苏辽产业园高效集聚,助力沈阳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集中,做好“四资”梳理注入工作,提升平台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力争今年内达到AA主体信用等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助企帮扶工作机制,推广“园区集合贷”使用,制定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场景清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集约、智能、专业、精细”的原则,拓展“七室一庭”应用范围,完善“一站式”执法模式,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综合执法“一张网”。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扎实推进存量土地盘活攻坚。

  >>>

  推动开放发展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打通外循环。依托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开发,做大“陆路通道”,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高水平完成陆港总体规划,构建“管委会 公司”管理模式,筹建进口商品展示中心、集拼集运中心等功能平台,引进临港贸易、货运代理、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项目,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于洪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宗商品进境指定口岸,打造东北首位商贸物流示范区、国家级外向型经济服务区、东北亚开放合作产业先导区。提高招引质量,完善“专业招商 全员招商”工作体制,以“双碳战略”“数字经济”等新领域为方向,积极争取更多“高大上”的好项目落户于洪。

  改善内循环。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等重点领域,包装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全年储备亿元以上工程项目不少于100个;推动大数据产业园等新建项目尽早动工,推动大堤路改造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70个以上。释放消费潜力,把握沈阳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黄海路地区整合现有商业资源打造特色街区,于洪新城地区依托阳光100凤凰街发展夜经济,陵西地区加快亿合城等商业项目建设,丁香湖地区加大商业项目引进力度,打造生活服务圈;组织零售、餐饮、汽车销售等企业进行异业联动、互惠对接,积极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奥体体育运动中心,办好风筝节、玫瑰节、采摘节、冰雪节“四季游”文化旅游活动。

  持续优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助企纾困等各类扶持政策,完善免申即享、免申即办机制。优化乡村民宿等宅改实践项目审批流程,设立乡村民宿“一件事”通办窗口。筹建政务服务新中心和西部、北部两个分中心,加强政务服务驿站管理建设,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三级联动、规范统一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综合窗口进园区试点再升级,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完善“于快办”助企纾困云平台功能,定期组织政企服务团“进园区”“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

  推动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融合进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典范区暨美丽田园一体化项目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8万亩;加快蛹虫草种植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复合多业态的番茄产业园建设,支持达连等村建设农村蔬果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力争“马三家西红柿”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于洪样板”,完善农村“三网”,实施农村地表水替代改造工程,建立于洪区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农村“三美”,全年新增2个美丽田园、2个幸福宜居村、8个美丽宜居村。实施农村党建牵引示范工程,推进20个村强弱联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探索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财产权益途径,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工作,扩大“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换发和宅基地挂网交易规模,做好小三家、富强等村宅改实践项目包装策划;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上网交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70%。

  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格局。高起点拓展城市空间,实施上沙国际公园城等3个城市核心板块开发,推进31条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数字经济、“五型经济”项目,加强城市风貌管控,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北方特色城市新样板;加快平罗湾等2个城市有机更新片区建设。全力推进元江街快速路等4项重点道路建设工程,有序实施细河路等16条街路更新改造工程;开展“缓堵保畅”综合治理行动,施划停车泊位2000个,建设公交枢纽场站5个;聚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实施2项变电站建设、17项配电改造、8项电力排迁工程;实施52个老旧小区、89个自备井小区、159个无燃气小区改造工程。高水平实施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环境秩序提升行动,实现全程全域精细化管理。

  >>>

  推动共享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聚焦“舒心就业”,开发“舒心就业580”平台新业态灵活就业版块,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以上。聚焦“品质养老”,实施“中央厨房 营养配餐”式的惠老社区食堂和乡村幸福食堂建设。聚焦践行“两邻”理念,实施乐龄中心建设,建立星级社区创建长效机制。紧盯孤儿、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场景化认知障碍福利院。

  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聚焦“幸福教育”,新建文艺二校于洪分校等4所小学,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园5所,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760个、学前教育学位1530个;筹建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打造“智慧双减课堂”,推动于洪教育向全市第一梯队迈进;加快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聚焦“健康于洪”,推进消化病医院和北陵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聚焦“文化繁荣”,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实施永安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不断提升于洪文化品牌影响力。

  总策划:程谟刚 兰宝刚

  总执行:罗宪杰

  策划执行:伏桂明 黄志勇

  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通讯员:李伟

  摄影:王雁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