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景泰县窑洞》
孙静文和他心爱的越野车
《汶川影像》
《查干湖冬捕》
原本是武术教练出身的孙静文,因为一次意外的经历与摄影结缘,从此驾着心爱的越野车,背起照相机,开始了自己自驾车摄影的旅程,用一张又一张照片,将自己对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凝聚成精美的画面。
从2005年5月首次自驾车去西藏至今,孙静文自驾车摄影的里程近60万公里。他的摄影作品,也一次又一次在省市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奖,近千幅作品在国内媒体发表。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签约摄影师,他每年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是驾驶着越野车,奔走在祖国大地。
首次进藏 未曾想让他爱上了摄影
在孙静文看来,他的摄影生涯和自驾生涯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切的源头要从2004年说起,那一年他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越野车。
“因为一直喜欢自驾游,我就在2004年买了一辆越野车,结果正赶上车商和媒体联合搞用户自驾游的征文比赛,我就把不久前去克什克腾大草原的几张照片,配上一篇散文投了过去,没想到就被选中了刊登出来。”而在那篇文章的末尾,孙静文写下了一句话:“明年,我要驾驶这辆车走进西藏!”
孙静文回忆说,那个时候“进藏”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但是对于每一个拥有越野车的人来说这都是避免不了的诱惑。
在2005年5月份,他踏上了首次自驾进藏的旅途。孙静文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登山者大本营附近遇到了一群人,围在一堆石头前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就走过去看看。”孙静文回忆,当时是韩国登山队正在悼念5名因雪崩遇难的队员。他几乎下意识地就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场景。也是这次经历,让孙静文得到了和以往自驾车旅游时,截然不同的人生感悟,也让他推开了摄影艺术的大门。
独自上路 用脚步丈量岁月静好
说起来,第一次进藏的孙静文还谈不上懂摄影,就连手中的相机也只是用了很多年的一台胶片傻瓜相机。
孙静文年青的时候,是习武出身,“那个时候我特别喜欢收藏刀,正好在文玩市场遇到了一把很有收藏价值的旧军刀,要价两三万左右”,孙静文说,如果是以前自己恐怕会毫不犹豫地就买下来作为藏品,但是因为脑海中盘旋不去的摄影念头,让他第一次产生了犹豫。
“我在文玩店和相机店之间徘徊了三次,到第四次的时候一咬牙,进了相机店……”自那以后,孙静文手里端着的相机就再也没放下来过。
2007年底,一次采风时,一个老摄影家和孙静文单独闲聊,“那位老师让我多尝试用自己的视角去寻找一些值得拍的景物,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孙静文说道。
从那之后,孙静文才算真正开始了自己单枪匹马自驾摄影的生涯,他所选择的目的地也更加广阔,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走遍了祖国大部分名山大川。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孙静文进入灾区,目睹了许多从未见识过的场面。他走访了很多地方,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许多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对于摄影有了自己的感悟,“摄影不应该仅仅是美丽的景色、壮丽的风光,更应该让人通过照片看到一些故事,懂得一些事情……”
从那以后,孙静文的摄影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走过的每一处地方,留下的不仅仅是景色,更多的是景中的人,景中的事。
精益求精 用镜头诠释生命之美
2008年之后,孙静文的摄影生涯进入了上升期,成为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士会员,被聘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他拍了很多的照片,也获得了国内外的很多奖项。
孙静文说,自己如今的生活每年都被分为两部分,一半时间是为国家地理拍片,主要是四处寻找优美的风光,震撼人心的景色;另一半,则是从民俗角度拍摄的专题摄影,这部分其实也是他最喜欢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通过镜头,来诠释出生命之美。
最近这几年,孙静文都是往西北跑,因为在甘肃省景泰县,他遇到了一个小村落,那里无论是自然风貌,还是建筑风格,都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当地的人们也依靠传统的耕作生活自给自足。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那个小村落正在搞古建筑的复原工程,帮助当地居民在保持原始风貌的情况下,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孙静文连续几年蹲守在那里,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差不过整个修复工程的经过,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那里发现了距今约2000多年历史的窑洞,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孙静文说,“我准备春暖花开之后再去一趟,配上当地苹果树开花,那景色拍出来一定更美。”
对于自己的作品,孙静文总是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一个地方,经常会一年跑好几次,或者反复去好几年。就这样,那辆从2004年开始陪伴孙静文的越野车,如今已经开了60多万公里,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本版稿件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高鹏采写
本版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