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代理主管_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沈大双引擎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赵爱军介绍辽宁“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格局的相关情况

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沈大双引擎

  昨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赵爱军介绍了辽宁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沈阳、大连“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相关情况。

  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

  回顾辽宁区域发展历程,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断调整,辽宁区域发展战略也在不断完善优化。特别是2003年中央提出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区域发展,由“十一五”时期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三大区域战略,调整为“十二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战略,再调整为“十三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县域经济五大区域战略,有力促进了辽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辽宁区域发展战略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起点、新征程,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沈阳、大连“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目的是为了统筹好“点”和“面”的关系,打破空间上的条块分割,防止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局面。

  突出沈阳大连双引擎作用

  沈大强,辽宁兴。2020年沈阳、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26%、28%,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沈阳、大连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互动合作,强化协同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强化两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

  沈阳围绕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要率先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大连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目标,将积极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加快国际性枢纽港建设,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大连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东北领先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基地建设。

  重点推进桃仙机场二跑道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一体化发展,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具备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础条件。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地处东北亚交通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未来都市圈将展望东北、东北亚区域循环和经济人文协作网络,围绕先进完善的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人文创新圈、就业通勤圈、统一市场圈和品质生活圈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

  2021年,沈阳市会同都市圈各市共同推进重大事项和项目70项、计划投资78.8亿元。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能源、轨道交通、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安排重点项目14个。包括加快推进沈白客专建设,重点推进桃仙机场二跑道、沈阳至金宝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推动铁岭电厂余热为沈阳供热等。

  在金融、科技、人才、物流、开放方面,共安排14个重大事项。包括,推进辽宁股权交易中心、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共享;加快建设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提升都市圈城市货物在中欧班列的运量;推进人才信息共享,举办2次都市圈人才招聘会;共同参加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农博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峰会等招商会展论坛平台,携手开拓市场等。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安排16个重大事项。包括,推进政府服务跨市通办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共享,共同打造都市圈营商环境标杆,开展百名教师培训,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发展医联体和健康影像云,携手举办马拉松、国际青少年足球国际赛事等。

  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将以大连为龙头,深度链接环渤海等沿海、沿江经济带,面向亚太地区沿海分工协作网络,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将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辽东湾精细化工产业带以及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建设。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释放港口整合效能,大力发展公海铁多式联运,积极推进大连新机场建设,加快丹东、营口、锦州等机场改扩建,实施太平湾疏港铁路工程。

  深度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建中日韩自贸区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辟东北陆海新通道。

  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与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水下机器人、海洋无人机等智能海洋装备。

  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围绕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将高质量对接京津冀产业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底色,加强在先进制造、通用航空、大数据、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重点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智能无人系统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吸引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持续推动与京津冀深度协作。充分发挥京沈高铁全线开通的有利条件,继续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通道、平台、市场等方面合作,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富有高技术含量的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研发中心、云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物流园区。

  加强区域生态共同治理。继续推进与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重点推进工矿资源绿色转型、土地沙化治理等项目建设。

  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

  岫岩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西丰县等9个县(市),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将以此为基础,立足生态安全,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协同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

  以省级生态县建设为基础,强化生态功能,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等重大生态工程,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发展生态经济。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围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一批道地药材、食用菌加工等绿色农业示范样板,建设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加工基地。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厚重的革命历史传承、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特色观光和文化体验场景,推进“红色游”“民俗游”“冰雪游”“沿边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建设集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