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_对话辽商总会副会长、普祺集团董事长刘

  本报记者 孙大卫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却还在“隐隐作痛”。如何止痛、强身?辽商总会副会长、普祺集团董事长刘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家要有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更要随时充实自己的“思想库”,不能只做“围猎”政策的“仓鼠”,要勇于做政策创新的试水者。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次疫情给辽宁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刘奇:表面上看,貌似餐饮业及一些传统制造业受冲击较大,但我觉得不能单纯地用行业来定义。因为疫情更像是一次体检,把一些企业的“隐性”疾病给查出来了。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本来就有的只是在疫情期间显现出来罢了。

  比如说,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复工复产进度较慢、资金链韧度不强导致企业运行不畅、核心零部件储备不充分导致供应链断裂等,这些问题都是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但都是企业本来就有的问题,这也都是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

  记者:那么您认为遇到困难的辽宁企业应该如何闯关突围、转型升级?

  刘奇:我认为企业的决策时刻体现着企业家的思维,而企业家都是应该具有“宇宙观”的人。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行业看行业。通过提升自身突破市场,找到出路。创新,是件多维度的事情,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需要企业家去学习、去不断地扩充自己的“价值仓”。要勇于在松动的土壤中“钻营”,去为政策创新试水,而不是坐等政策的扶持,做一只“围猎”政策的仓鼠。

  我们需要敢于、善于“胡思乱想”的人。要用思维创新,呼吁模式创新,通过模式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最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你思考的维度与角度不同了,创新的底蕴自然就生成了,它会帮助你形成价值差找到利润点。

  我们会发现很多做得成功的企业都是从转变思维、模式创新开始的。吃饭的模式、出行的模式等。但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家还是停留在只思考“买卖”的层面,这是需要改进的。

  记者:您认为在企业拔节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刘奇:守规矩的人,是感觉不到框框存在的,就像很多人一辈子没犯过法,就不会感觉到法律的束缚。政府就是那个制定“框框”的人。通过“规则”让越界者无处安身,让守法者,自由自在。

  有时候,政府还需要充当一座“桥梁”,让原本不了解的人有对接的机会。比如说,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存在信息壁垒,这时就需要政府去做“红娘”。

  同时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科研人员想法很好,实验也成功了,但没有人愿意为此冒险投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怎么能转化成为生产力呢?是不是可以有一些补贴,设立一些基金,作为鼓励企业从创新到实践再到市场化的资金支持。

  目前,普祺集团计划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科技转化中心,来助力企业创新。这个项目已经在省外筹备了,相信它会为东北地区、为辽宁乃至京津冀地区提供这样一个窗口,帮助企业找到技术创新上的契合点,同时也促成上海企业与辽宁企业的深入合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