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悦林
清晨,双拥名城阜新,处处闪现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景象。
公交车行驶在八一路上,路边军营里,操练声此起彼伏;“军韵家园”军人社区,绿意盎然;“双拥宣传百米长廊”前,行人驻足观看;沿路的银行、医院等办事大厅里,“军人依法优先”的标牌举目可见……
近年来,阜新市不断拓展双拥工作新思路,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丰富双拥工作新内容,创新双拥工作新形式,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军政军民团结共进的新时代凯歌。
来自国庆阅兵方队的谢意
去年春天,一支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方队来到阜新市训练。阜新市及时慰问,为确保官兵吃得营养健康,除供应优质食材外,还贴心地送来大型冷藏柜。
听说受阅方队来了,捐赠从四面八方涌来:洗漱套装、矿泉水、水杯、防晒霜……清单越拉越长,训练官兵一直被爱包围。
“此刻的光荣与自豪,离不开阜新人民的真心帮助,敬礼!”去年10月1日,在圆满完成受阅任务后,方队负责人第一时间表达由衷谢意。
据统计,2019年阜新市为过往部队、受阅方队提供上万人次军供保障。今年5月完成7500人次军供保障任务。不管是匆匆路过,还是常驻训练,官兵们纷纷为阜新人的热情好客点赞。
为创建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的6个推进组分别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创建工作高效、深入开展夯实了基础,全市编织起领导体系健全、上下同频互动的创建网络,形成了“党政军主导、军地民共建、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常态化大双拥格局。
“三岗”促就业实实在在
在阜新,老兵一提起“三岗”,全都挑起大拇指,“力度大,含金量足!”
设立300个“双拥综治岗”、300个“大学生士兵专设岗”、100个“社区军嫂双拥工作岗”,“三岗”有效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老兵在新的岗位上找到人生继续出彩的舞台。
金国华是个有12年兵龄的老兵,服役期间曾荣获一次个人三等功和多次“优秀士兵”称号,退伍后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曾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2018年,金国华通过双拥综治岗招录考试,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为守护一城人平安,舍小家,顾大家,尽显老兵风采。
在海州区和平街道华兴社区工作人员中,李明伟是唯一的男性。社区党委书记裴路心称赞他,“不光本职工作干得好,还兼职电工、木工、瓦工、勤杂工……”面对领导表扬,李明伟憨厚一笑,“当过兵的人不怕苦不怕累,现在收入稳定,还能服务战友,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推行“职业教育 技能培训 订单就业”的培训新模式,在5所培训机构设置16个培训专业,精准对接退役士兵个人兴趣爱好,培训有个性、有温度。
建立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探索“互联网 ”就业服务模式、组建退役士兵实习就业工作站,阜新市多措并举,使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参训率达95%以上,就业率连年实现100%。
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让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军人军属才能真正感受到荣光,‘社会尊崇’才不是一句空话!”
国防教育让双拥传统代代传
短短3年,阜新市大学生新兵比例就从52%提高到72%。大学生“携笔从戎”、建功军营的背后,是给力的优抚政策催生出的高涨从军热情,更是国防教育润物细无声,由量变引发质变的成果。
自1987年创办至今,海州区少年军校已举办32期。弹指一挥间,近万名少年在这里淬火成钢,军营经历成为他们一生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自发组建国防教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国旗护卫队和大学生精英教导队,红色基因与国防绿不期而遇,飞扬青春与爱国教育有机融合,直抵内心的力量让众多学子投身军营。
阜新市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凝神聚力的灵魂工程,聚焦青少年这一重点对象,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普遍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国防教育进课堂”等活动,让双拥传统代代相传。
“兵妈妈”“兵儿子”共话亲情
双拥,不只在宣传板上,更留在人的心坎上。
天凉了做鞋垫,天热了送西瓜,海州区站前街道科技社区的“兵妈妈”时时惦念着“兵儿子”;每逢节假日,“兵儿子”与“兵妈妈”一起包饺子、唠家常。“兵儿子”给“兵妈妈”带来了笑声,“兵妈妈”用慈爱抚慰了“兵儿子”的思乡情。老兵一茬茬地走,新兵一茬茬地来,科技社区的军民共建对子也由10对增加到23对。
阜新人以其特有的质朴与真情,出台十余项领域宽、力度大的拥军惠军政策。
深化军地融合列入阜新市“十四五”规划,军民共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阜新银行在阜新本地有43家营业网点,百分之百设立“军人依法优先”服务窗口。开辟军人就医绿色通道、开通双拥公交线路、为军队干部解决安居住房……军人衣食住行,阜新人事事关心。
4年来,阜新市接收转业干部190人,除114人自主择业外,其余全部进行妥善安置。2019年,解决市本级48名退役士兵安置历史遗留问题。敢较真儿、敢啃硬骨头,赢得多方赞誉。
许多官兵没有将转业的首选放在故乡,而是留在了阜新。作出这样的人生抉择,只因心之所向,便是家的方向。
洁白的哈达献给“铁军”
身穿蒙古袍的村民向军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敬上浓香的奶茶。在马头琴的伴奏下,大家跳起热情奔放的安代舞,军民鱼水一家亲……这是发生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的动人一幕。
自2014年起,阜新军分区作为“集团帮村”牵头单位,与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协力攻坚,通过发展冷棚葡萄、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带动3个贫困村致富,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一支善打硬仗、群众爱戴的“铁军”。
驻地部队视阜新为第二故乡,视人民为至爱亲人。阜新军分区开展“人武部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基层党组织面貌发生巨变。各县区人武部成立125个抗震救援和防汛应急值班分队,先后完成扑灭山火、抗洪抢险等任务11次,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驻军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村屯义务巡诊,救治3000多人。累计出动兵力2万余人次,植树10万余株,为阜新的碧水蓝天增添色彩。
辽西大地劲涌双拥潮,细河两岸绽放双拥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