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乐
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到母校任教,并组建科研团队扎根于材料开发领域,17年如一日潜心科研教育。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振宇对自己的举动这样解释:祖国更需要我!
刘振宇在大学所从事的金属材料高温性能方面研究工作,当时被很多发达国家看好,并向他抛来橄榄枝,但越是这样,他的心里越不踏实,“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材料开发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自己应该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基础原材料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在钢铁材料方面,尤其是钢铁产品表面质量一直饱受诟病,难以进入国际顶尖市场。2005年至今,刘振宇带领团队深入生产现场,仔细调研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回到实验室经常连夜开展模拟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近一年半的攻关,开发出“免酸洗热轧钢材生产技术”,使我国大型汽车企业摆脱了对国外进口汽车大梁钢的依赖,同时也为下游用户的清洁生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刘振宇没有满足于停留在这一水平上,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2016年终于实现了超高强度级别免酸洗钢的生产。同时,将人工智能理论引入热轧生产工艺,开发出热轧过程氧化行为的精准预测与控制系统,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出口至其他国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年来,刘振宇始终坚守科研教育一线,带领团队努力创新,解决了我国众多基础材料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获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静心教书,潜心科研,是刘振宇的两大工作方向。谈及下一步工作,他说,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及重大科学问题,真抓实干,争取在新型材料与钢铁生产智能化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培养方面多作贡献,使他们尽快成长为能够解决关键技术、攻克科学难题的中坚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