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oadvi.com/

煜星待遇好吗?_于凤金用一双妙手传承柳编技艺

  本报记者 王卢莎

  “南走北走,不如在家编筐打柳。”柳编制品曾是农耕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物。随着经济发展,使用手工编制品的人越来越少,柳编这项传统手艺也日渐式微,甚至濒临失传。柳编艺人于凤金潜心研究,用一双妙手让一根根柳条焕发生机,从市井走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舞台。

  今年70岁的于凤金出生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大山里,成长在一个柳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14岁就开始学习柳编,是于家柳编第三代传人。

  柳编也叫柳货,是用杞柳或者柳条编织而成。柳编的技艺深厚复杂,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等多种技法。从原料的采集、脱皮,到编底、编帮、收口等加工制作过程,都需手工完成,对编制匠人的技术要求很高。

  初学柳编的情景,于凤金仍记忆犹新,祖辈传承的技术要求非常严,他先是观看爷爷和父亲如何操作,然后由大人手把手传授技艺。柳编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很难,需反复练习,稍有差错就得拆掉重来。在老一辈的教授下,于凤金20岁就已出徒。

  为了这份手艺,于凤金没少吃苦。由于常年劳作,他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已变形,双手有时还会被工具划破,被树条扎伤。在他不断的摸索中,无论是编制技能还是花样都逐渐超越老辈。

  “柳编制品用料足,耐用又结实,只要别受潮,用个百年没问题,而且这些都是绿色原料,没经过处理,环保、清洁。”于凤金说。于家的编织技术,传承了三代上百年,到于凤金这代又有了新的飞跃,许多作品成为藏品。

  于凤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大胆改革,融入多民族元素,结合满族、朝鲜族的编织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他用柳条、杏条、樱桃、榆树等条木做原料,编织成各种各样的物件,不仅有北方大气、耐用的风格,还融有南方细腻的手法,使得每件作品精巧玲珑。他的柳编制品,也由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变为艺术品。

  日月轮转,手口相传,劳动者手中编织的不只是柳编,更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面临着传承难的窘境,于凤金依旧用勤劳的双手守望,免费为喜欢柳编的学员培训,积极配合非遗部门录制视频。柳编匠人被时光磨砺,用匠心积累,让后人体会到柳编文化的源远流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