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崔振波报道 7月15日,记者走进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三胜堡村,看到新建的黄牛繁育场已投入使用,近百头黄牛“哞哞”欢叫。
来到村部,大厅里悬挂的“三胜堡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横幅格外醒目。刚刚领到分红钱的王维生高兴地对记者说:“有党的好政策,不仅养牛有收入,每年还能领上1500元的分红钱,再不会返贫啦!”村党支部书记李峰说:“我们能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全靠有好的产业项目。现在,村民家家有产业,日子越过越好了。”
三胜堡村的变化,只是抚顺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产业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今年以来,抚顺市通过积极培育产业扶贫带头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收益分配办法、探索“飞地扶贫”新模式等4项举措,逐步建立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增强了产业扶贫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培育产业扶贫带头人。抚顺市积极引导和支持产业特色鲜明、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的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把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市112个贫困村已培育致富带头人355人,全市已选聘产业技术指导员621人。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抚顺市组织各县区采取“企业 劳务基地 工资 贫困户”“企业 生产要素入股 分红 贫困户”“企业 扶贫项目资金入股 分红 贫困户”等形式,构建起企业、扶贫项目和贫困户联系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在参与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稳定收入。今年,全市12667户未脱贫和已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每户都有1个增收项目或渠道的目标。
完善收益分配办法。抚顺市指导各县区制定了产业扶贫资金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和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各县区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劳动能力、要素投入、活动参与等情况,确定资金分配额度,量化项目资金收益,基本实现了产业扶贫资金收益分配差异化,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
探索“飞地扶贫”新模式。抚顺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人才在产业扶贫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资源力量,打破区域界限,用足产业政策,重点建设了乡镇级或区域性产业扶贫项目,确保每个县区、乡镇至少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产业扶贫主导项目。截至5月末,全市已确定和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182个,其中县级项目7个,乡镇级项目86个,村级项目基地89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站 http://www.broadvi.com/ 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